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变相为卷烟作广告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4:29:52  浏览:80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变相为卷烟作广告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变相为卷烟作广告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最近以来,一些外国烟草商将其卷烟商标在我国其他类商品上注册,以为其他类商品做广告为名,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变相为卷烟做广告。这种行为,违反了广告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应当依法制止。现通知如下: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采取切实措施,立即制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介绍其他商品为名,变相为卷烟做广告的行为,违者,从严查处;在其它媒介上发布上述广告,亦应按照卷烟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二、对确已成批生产、销售与烟草制品同一商标的商品,必须持本国生产、销售证明、产品样品及商标注册证(原本),经省级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审查确认,方可刊播,但必须在广告中显著标明产品内容。违者,以变相刊播烟草广告论处。
三、上述规定,同时适用于对国内烟草广告的管理。
四、各省级以上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必须按规定从严审查,掌握标准,防止各地尺度不一,使烟草广告的监督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1994年11月1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经贸委(经委):

2003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节日期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保证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一把手,是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强化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抓好落实;必须针对薄弱环节,采取过硬措施,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治理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依法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要确保节日期间以及今后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必须抓紧抓牢企业这个安全生产的主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立即组织力量,对广大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各项规定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指导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严格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资格制度、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配置制度、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制度和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淘汰制度等规章制度。要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监管局《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国有大中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见》,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小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

广大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坚决防止不顾安全盲目突击生产的现象;节日期间停产检修和节后恢复生产,一定要采取科学严密的安全措施;要针对冬春季节安全生产特点,继续组织开展“冬春百日安全”和群众性的纠正违章、排除隐患预防事故等活动。

三、继续搞好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各地、各部门要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的力度。

一是要严厉查处应关未关和明停暗开的小矿小厂,严防死灰复燃。对应关未关或明停暗开的,要立即采取关闭取缔措施;对已关闭小矿小厂擅自非法恢复生产的,要没收其全部非法收入,并严肃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二是要彻底排查国有大矿“一通三防”安全隐患。瓦斯严重的煤矿,必须认真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坚决防止超通风能力突击生产,完善瓦斯防止设施和设备,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三是认真检查交通运输安全情况。加大对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安全整治力度,搞好对运输工具的技术检验,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春运”安全、有序。公路、水路交通要严厉查处车辆、船舶带“病”运行、严重超载、农用车载客、酒后和疲劳驾驶等违规违章现象,制定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通行和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冻、防滑,防范事故。各类交通运输都要严防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进站上车(船、机)。民航要认真抓好飞行、机务、空管、安检等关键环节,杜绝和减少事故征候以及不安全事件,确保航空运输安全。

四是要对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促使各有关方面加强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品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生产的小火药厂、烟花爆竹作坊和危险化学品个体运输户。严肃查处私自藏匿雷管、炸药等爆炸物品的非法行为。坚决防止危险化学品泄露和伤亡事故。

四、切实加强对公众聚集场合的安全监管,防止出现群死群伤事故。节前要组织力量,对商场、影剧院、歌舞厅、饭店、车站、地铁、码头、机场、学校、公园、旅游景点、网吧、城市广场等公众聚集场合的安全状况,全面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层层建立和落实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安全责任制,并制定好应急预案。消防设施、安全条件不完善的,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必须马上停产、停业整顿。加强对车辆、渡轮、缆车、索道等游客运载工具以及带有危险性的攀岩、蹦极、探险、漂流、射击等项目和设备的安全检查,排出各种事故隐患,确保万无一失。集会、庆贺等活动,要坚持谁主办谁负责安全。

五、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负有安全监督职责的部门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增强监管、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扎实工作,超前防范,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把“预防为主”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扎实有效地推动节日期间和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

六、坚持安全生产值班制度。节日期间,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昼夜值班,要保证有一名领导同志在岗带班。值班人员一定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重大问题要随时报告,及时妥善处理。

国家经贸委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内容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利于促使那些不慎失足的未成年人在重新就学、择业过程中,能够真正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彰显了司法文明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意义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3月17日,媒体刊发新《刑事诉讼法》全文。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该制度一出台,立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第275条与新刑诉法第266条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原则,挽救方针相符合呼应,直接关系到未成年犯复学,就业和其顺利重返社会的可能性。从制度产生背景和存在意义上来讲,该制度无疑是一个中国司法制度紧随世界潮流而做出的重大进步。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了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

未成年人犯罪大多数情形属于初犯、偶犯、激情犯,其往往是由于一时冲动而误入歧途,主观恶性较小,经过教育和改造,回归社会的可能性比其他罪犯要大的多,所以法律理应对其从宽处罚,《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增加规定了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等情况下免除报告前科的义务。新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正是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宽大政策,这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这一制度能让未成年罪犯感受到国家和法律对他给予的道义体恤和人性温暖,从而唤起其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悔悟,这相比严厉的惩罚更有助于真正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

(二)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未成年犯的复学、就业以及保证其顺利回归社会

前科本身也是一种“制度性歧视”。前科本身附设了一种“一朝为贼,终身为贼”的“标签效应”,使未成年人长期遭受来自司法和社会的负面评价,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导致为实现未成年犯罪人的司法矫治和社会回归的目标束之高阁。将未成年罪犯的犯罪记录封存,有利于弱化其“标签”心理,对今后的学习就业等均不会造成影响,使其重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更好地回归社会、防止再犯;有利于其更好的就业、升学和促进家庭亲属关系的和睦。因此在法律上正式确立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让这些“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也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而不至于受到任何歧视,而这对于很多在未成年时期犯过罪受到法律追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符合国际条约的精神。《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准则》(简称《北京规则》)第八条规定:“应在各个阶段尊重少年犯享有隐私的权利,以避免由于不适当的宣传或加以点名而对其造成伤害。原则上不应公布可能会导致使人认出某一少年犯的资料。”第二十一条作了进一步规定:“对少年罪犯的档案应严格保密,不得让第三方利用。应仅限于与处理手头上的案件直接有关的人员或其他经正式授权的人员才可以接触这些档案。少年罪犯的档案不得在其后的成人讼案中加以引用。”《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简称《东京规则》)第十三条规定:“被剥夺自由的少年不应因有关这一身份的任何理由而丧失其根据国内法或国际法有权享有并与剥夺自由情况相容的公民、经济、政治、社会或文化权利。”第十九条规定:“所有报告包括法律记录、医疗记录和纪律程序记录以及与待遇的形式、内容和细节有关的所有其他文件,均应放入保密的个人档案内……非特许人员不得查阅……释放时,少年的记录应封存,并在适当时候加以销毁。”《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简称《利雅得准则》)第五条d项规定:“维护所有青少年的福利、发展、权利和利益。”其f项规定:“把青少年列为‘离经叛道’、‘违规闹事’或‘行为不端’,往往会助成青少年发展出不良的一贯行为模式。”尽管该文件未明确指出应当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但其认为应当维护所有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发展,包括未成年犯;如果对未成年犯贴上“不良”、“罪犯”这样的标签,将影响其今后的发展,会迫使其持续的作出不良行为。这实际上就暗示了要平等对待未成年犯,不能对其标签化,其犯罪记录应能够封存或消灭。《公民权利公约》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对少年的案件,在程序上应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和帮助他们重新做人的需要。”因此,求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制度应当要以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为根据,以帮助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回归社会和重新做人为出发和归宿。

【注释】

[1]蔡仕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探讨》

[2]李静雯、朱宏梅:《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思考》

[3]叶越多:《浅析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作者:景县人民检察院监所科 张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