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掖市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9 16:12:58  浏览:98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掖市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张掖市人民政府


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掖市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试行)的通知

张政发〔2010〕13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张掖市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









张掖市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城镇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加强集中供热计量管理,规范热计量收费工作,保障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根据《甘肃省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和《张掖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张掖市城镇实施热计量收费的供热单位与用户。

第三条 供热计量热费由基本热费和计量热费两部分构成。基本热费是指用户按基本热价交纳的供热费用,由供热单位按规定供暖期限向用户收取。计量热费是指用户按计量热价交纳的供热费用,根据用户热计量表计量的耗热量和计量热价确定,由供热单位按月向用户收取。

用户热费=基本热费+计量热费;

基本热费=基本热价×用户供热面积;

计量热费=用户热计量表的耗热量×计量热价×热量调整系数;

热量调整系数是指为消除用户耗热量差异对热量表计量数据进行调整所设定的系数。用于消除用户用热单元因围护结构、材料和在建筑物中位置不同而导致的耗热量差异,实现用户热费的公平负担。具体按照《甘肃省城镇供热计量收费办法(试行)》公布的数据测算。(附件)

城镇供热计量收费根据使用性质分为居民热费和非居民热费两类。

第四条 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按照当年政府批准的供暖价格标准,以规定的折算比例确定,由供热单位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申报核定后,于当年10月15日前向社会公布。其中基本热价、计量热价按照各50%折算确定。

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按照用户分类的热价标准分别折算。

第五条 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基本热价=面积热价标准(元/平方米·月)×基本热价折算比例×供热月数
计量热价=[面积热价标准(元/平方米·月)×(1-基本热价折算比例)]×供热月数×年供热面积÷年供热量
第六条 对供热建筑物仅安装总热量表的用户,供热单位应在与用户协商、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按供热量计量收费。基本热费与计量热费可按用户建筑面积占该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分摊。
  第七条 供热单位应当与用户签定供、用热合同,供、用热合同格式与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八条 供热单位的供热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供热质量标准。达不到规定供热质量标准的,供热单位应当按照供用热合同的约定对用户进行补偿或赔偿。

第九条 用户应当按照规定按时交纳供热费用。对无正当理由拒交供热费用的用户,供热企业可以按供用热合同的约定收取违约金。

第十条 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供热计量收费的监管,同时实行供热成本监审制度,促进供热单位建立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

第十一条 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城市供热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供热质量监督管理,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政府鼓励供热单位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实行优惠和减免政策。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20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拉善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工程招标评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办公室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拉善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工程招标评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阿署办发〔2006〕52号

各旗人民政府,行署各委、办、局,阿拉善开发区,各大企业:
经盟行署研究,现将《阿拉善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评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阿拉善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招标评标管理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盟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评标记分形式、程序和方法
(一)评标记分形式:采用综合评分百分制记分。
(二)评标程序和方法:分为商务标和技术标两部分。其中商务标为全体评委公开评分;技术标为各评委封闭式单独评分。
二、评标原则
(一)采用无标底招标。评标办法如下:
1、评标基础价的确定:为各投标单位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投标报价与评标基础价相比,上浮减分,下浮加分。
2、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不足四家,评标基础价为各有效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3、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为四家,取掉一个最高报价后,评标基础价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4、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为五家,取掉一个最高报价、一个最低报价后,评标基础价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5、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在六家(含六家)至九家(含九家)之间,评标基础价为取掉一个最高报价,一个次高报,一个最低报价后,评标基础价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6、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在十家以上,评标基础价为取掉一个最高报价、一个次高报价;一个最低报价,一个次低报价后,评标基础价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7、入围报价: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在评标基础价的+ %~- %(含+ %、- %)以内的为入围报价,超出此范围的报价为脱标。
(二)特殊工程确需编制标底的,招标人必须向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导小组请示,经批准后方可实行。编制标底必须由有造价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完成。为防止泄漏标底,招标人不得提前编制标底。编制标底的单位须由招标人与招标办共同提交自治区境内三家以上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在交易中心抽签确定。抽签、编标过程由监察机关进行全封闭式管理。
1、评标基础价的确定:采用二次平均值法确定评标基础价,经审定的标底价A与各投标单位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B1、B2……Bn的算术平均值B的平均值为评标基础价C,即:C=(A+B)/2。投标报价与评标基础价相比,上浮减分,下浮加分。        
2、有效报价: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在审定的标底价的+ %~- %(含+ %、- %)以内的为有效报价,超出此范围的报价不参加评标基础价的计算。
3、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不足四家,B为各有效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4、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为四家,取掉一个最高报价后,B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5、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为五家,取掉一个最高报价、一个最低报价后,B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6、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在六家(含六家)至九家(含九家)之间,评标基础价为取掉一个最高报价,一个次高报,一个最低报价后,B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7、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在十家以上,评标基础价为取掉一个最高报价、一个次高报价;一个最低报价,一个次低报价后,B为其余有效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8、入围报价:有效投标文件的投标报价在审定的标底价的+ %~- %(含+ %、- %)以内的为入围报价,超出此范围的报价为脱标。
(三)采用有标底招标的工程项目,出现以下情况,可废除标底。同时,依据无标底招标办法执行。
1、入围投标报价的投标人仅有一家;
2、投标人投标报价全部脱标。
(四)对投标企业结合投标报价、质量、业绩、信誉、施工组织等进行评价。
(五)项目的施工难点须在招标文件中进行细化明确。
(六)投标报价的百分数和评标记分应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
(七)评标委员会按评标最终得分由高到低,向业主招标工作小组推荐中标人或1至3名中标人侯选人。评标委员会应于当场或十五日内,按规定推荐中标人或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最迟应当在投标有效期截止时限30日前确定中标人。
三、评标专家按专业分类在开标预备会上随机抽取产生,由监标委员会在开标预备会上予以确定。
四、评标记分项目及百分分配
评标记分项目总分为100分,其中:工程报价60分,施工组织设计20分,质量安全业绩和企业信誉20分。
五、评标记分项目具体内容及评分要求
(一)工程报价满分60分,基础分40分
工程报价在评标基础价的+ %~- %(含+ %,- %)范围内得基础分。评标记分情况表及相关表格附后。
(二) 施工组织设计满分20分
1、施工组织措施科学合理的得3分;
2、针对本项工程的施工难点采取的技术措施科学合理的得2分;
3、现场平面布置合理,符合文明施工(含环境保护)要求的得1分;
4、总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的得2分;
5、劳动力安排合理、主要机械配置齐全、满足工程需要的得3分;
6、质量控制措施可行的得4分;
7、安全生产控制措施可行的得4分;
8、施工工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三)质量安全业绩和企业信誉满分20分
1、质量安全业绩满分16分
(1)符合招标文件全部质量、安全要求的得基础分3分,否则不得分。
(2)参加本工程投标的项目经理近两年参与的建设工程,被评为国家或部级优质工程(以原件为证)的加3分;被评为省、自治区级优质工程(以原件为证)的加2分;被评为盟(市)级优质工程(以原件为证)的加1分。以上得分只计一个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3)参加本工程投标的项目经理上一年度或本年度施工的工程 (以原件为证)获得省、自治区级安全生产文明工地表彰的加2分;获得盟(市)级表彰的加1分。以上得分只计一个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4)项目经理近两年有同类工程施工经历(以原件为证),且资质等级符合要求(以原件为证)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5)主要技术人员配备满足本工程项目要求的得2分,每缺一项扣0.2分;
(6)施工员、安全员、质监员、材料员、资料员全部持证(以原件为证)上岗的得2分,每缺一项扣0.4分;
(7)主要技术工人(钢筋工、混凝土工、电工、架子工、木工、砌筑工、机械设备安装工、水暖工、起重工、特殊工种)全部持证(以原件为证)上岗的得2分,每缺一项扣0.2分;
2、企业信誉:满分4分
(1)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原件为证)并在有效期内的得基础分1分,获得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原件为证)并在有效期内,每增一项得0.5分。
(2)投标企业上一年度或本年度获得文明工地荣誉(以原件为证),省、自治区级加2分,盟(市)级加1分。以上得分只计一个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3)上一年度或本年度该项目经理参与的施工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以原件为证)的,每起扣5分。
六、技术标统一按A4纸打印,字体均为宋体三号字。封面制作均为A4白纸,仅打印“技术标”三个宋体加黑一号字。技术标中不允许做任何标记,否则以废标处理。
七、当全部出现废标时,重新招标或招标人与投标人协商。
八、本办法由阿拉善盟招投标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九、原《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阿拉善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评标管理办法的通知》(阿署办发〔2004〕17号)同时废止。
十、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


  《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1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11月24日



  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对开展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予以保障,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划;

  (三)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检查;

  (四)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五)开展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宣传工作;

  (六)组织、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测试;

  (七)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工作的调查研究。

  第六条 省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核发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和汉字应用水平等级证书。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汉字应用的教育与培训,将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纳入有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部门负责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

  (三)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负责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五)民政部门负责对地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中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公安部门负责对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中公民姓名的用字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产品标志、说明等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八)交通运输、商务、卫生、旅游、体育、邮政、电信、金融等部门负责对本行业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 每年9月第三周为本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周。

  县级以上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聘请语言文字社会监督员对社会用语用字进行监督。

  第九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公务活动用语;

  (二)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校园用语;

  (三)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播音、主持、采访用语,电影、电视剧及话剧用语,汉语文音像制品用语;

  (四)公共服务行业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用语。

  第十条 下列人员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相应的等级: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民族自治地区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达到三级乙等以上;

  (二)教师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汉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普通话语音教师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民族自治地区用民族语言授课的教师达到三级乙等以上;

  (三)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其中师范类专业学生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与汉语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其中省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达到一级甲等;

  (五)公共服务行业中的广播员、解说员、讲解员、话务员、导游等特定岗位人员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第十一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名称、公文、公务印章的用字;

  (二)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校园用字;

  (三)各类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会标、广告、告示、招牌的用字;

  (四)汉语文出版物的用字;

  (五)影视、舞台字幕和网络用字;

  (六)地名、公共设施的名称用字;

  (七)商品包装和说明用字;

  (八)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前款第三、六项规定的用字,需要使用外国文字标识的,其地名、专名和通名部分应当使用汉语拼音拼写。

  第十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确需使用方言或者繁体字和异体字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用字不得单独使用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确需配合使用的,应当采用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或者汉语拼音为辅的形式。

  第十四条 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教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编辑,记者,文字录入和校对人员,广告从业人员,中文字幕制作人员及誊印、牌匾制作人员等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使用或者未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七条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