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韩国“婚内强奸”定性之争及司法实践考察/杜向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01:02:43  浏览:99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杜向前:韩国“婚内强奸”定性之争及司法实践考察



引 言



2009年1月16日,韩釜山地方法院第五刑事部以强奸罪名成立判决使用凶器威胁菲律宾籍妻子(25岁)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丈夫林某(43岁)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这是韩国内首例对“法律上婚内强奸行为”以强奸罪定罪判刑的判决。判决既出立即引起韩国学界及社会强烈反响。[1]2009年1月20日,因强迫妻子发生性关系而被判强奸罪名成立的林某(43岁)当日下午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韩国内再次引发有关“婚内强制性行为”应否判以强奸罪的争论。[2]



一、韩国“婚内强奸”行为研讨案例



2009年1月16日,韩釜山地方法院第五刑事部(部长 高宗舟(音译))[3]对使用凶器威胁菲律宾籍妻子(25岁)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丈夫林某(43岁)以强奸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这是韩国内首例对“婚内强奸行为”以强奸罪定罪判刑的判决。[4]

2006年8月,林某通过国际婚姻介绍所与当时仅有22岁的菲律宾籍女子结婚。婚后两人同居4个月后,因妻子不堪忍受林某的虐待而离家出走前往金海工作。2008年7月15日,其妻子因被出入境管理事务所以非法居留为由将其带回林某处,夫妻两人在分居1年6个月后开始共同生活。2008年7月21日,妻子以处在生理期为由拒绝丈夫林某的性要求,林某以汽枪和水果刀威胁妻子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因此遭到起诉。[5]

2009年1月16日,釜山地方法院第五刑事部对林某作出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的判决。法院判决认为,被告既然选择受害者为妻,本应当用爱去悉心照顾背井离乡基于对被告人的信任而嫁到韩国,并因人生地不熟无亲无故和语言障碍的受害人,但受害人因不堪忍受丈夫林某虐待而备感痛苦甚至不得不选择离家出走。在当局协助下林某重新与被害人共同生活时,被告人本应努力维持正常的婚姻生活,但被告人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无视正当的性自主决定权,以汽枪和水果刀胁迫并以割掉乳头甚至要杀死受害者相威胁,被告人实施的作为正常人无法想象的残忍行为让人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容忍。该行为不仅对外籍妻子来说是一种耻辱,对被告本人作为韩国人来说也是一种耻辱,被告犯罪性质不良应予严惩。

法院并对“基于被告对所有犯罪事实予以承认,虽然其属于事后悔改,但被告人表示“再世将成为动物”等痛切自我反省,对自己错误的深感悔意,受害者本人离家出走再回来后,疏于与被告人对话和作出适当的沟通努力,被害人撤回起诉希望善待妻子等因素考虑酌情量刑”的量刑理由予以说明。

釜山地方法院作出的强奸罪成立的判决依据是,法院认为把“婚姻中的妇女”排除在韩国刑法上强奸罪客体对象 “妇女”之外没有任何依据,依据现行法律可以“婚内强奸”罪予以处罚。强奸罪的保护法益并非女性的“贞操”而是相当于人格权的“性自主决定权”,妻子毫无疑问同样拥有上述权利。法院强调称对于夫妻之间出现这种严重的性暴力行为,对危害作为女性的妻子的自由人格的实现和尊严的事态,国家的无视是对保障追求人性生活和幸福权的宪法原理和正义观念的明显背离。如果不通过法律对家庭生活中这种隐密的夫妻性暴力行为进行规制,如果这种情形轻易的持续、反复,妻子的地位、力量处于相对恶劣情形时,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事态出现。[6]

判决既出立即引起韩国学界及社会关注。该案一审后,2009年1月20日,被判强奸罪名成立的被告人林某(43岁)当日下午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该案虽然以免予起诉而结案,但韩国法学界对“婚内强奸”行为性质的争论仍在继续。韩国内也再次引发有关“婚内强制性行为”应否判以强奸罪的讨论。[7]



二、韩国应对“婚内强奸”行为的司法实践



韩国有关“婚内强制性行为” (marital rape)应否判以强奸罪的讨论由来已久。韩国对“夫妻婚内强奸”的认定和适用也经历一系列变化,从1970年大法院判例不予认定(大法院该判例至今仍未有变动,但在韩国法院审判实践中,地方法院的判决事实上基于案件的不同条件和刑法思想的转变对该判例已经有所突破),至1977年汉城(现名首尔)高法判决“事实婚姻”之间可以成立强奸罪,再至2004年8月20日汉城(现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判决强行奸淫妻子“强制猥亵”罪成立及至2009年1月16日釜山地方法院刑事五部作出的韩国内首例“法律婚姻”成立强奸罪。其司法实践经历了从不予认可成立强奸罪至“事实婚姻”可以成立、按“强制猥亵罪”处理及直接以强奸罪处理这一渐进的变化过程。

韩《京畿日报》2009年1月19日评论称,釜山地方法院第五刑事部此次强奸罪成立的判决开创了认定强奸罪成立的新思路。此次判决打破了此前一直以来只重视女性“贞操”的以男性为中心思维模式。强奸罪保护的不是女性的“贞操”而是“性的自主决定权”,釜山法院的判决是以对“人性的尊重”而作出的判决,该判决同时表明夫妻间任何一方尤其是妻子并非丈夫的性工具或从属的私人“性”财产,具有标志性的意义。[8]

1970年3月10日,韩国大法院作出“妻子以强奸罪提起控告后,夫妻双方又约定重新开始生活的情况下,即使丈夫使用暴力强行发生性行为亦不成立强奸罪”的判决。韩国学界通说认为考虑到夫妻关系的特殊性该种情形一般不应认定为强奸罪。[9]

1977年,汉城(现名首尔)高法曾对涉嫌强行与处于“事实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的男子以强奸罪予以判决。[10]

2004年8月20日,汉城(现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刑事法22部适用强制猥亵(类似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制侮辱猥亵妇女罪)致伤罪判处对妻子(39岁)强行奸淫的丈夫(45岁)2年6个月有期徒刑,缓刑3年的判决。

汉城(现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判决认为“(夫妻)因婚姻而产生性行为义务,但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迫另一方发生性行为是违法的”,“夫妻之间也不能容忍对‘性的自主决定权’的侵害行为”。大法院1970年的判决要义虽然可以解读为夫妻之间不能成立强奸和强制猥亵罪,但该判决时至今日有必要予以重新讨论。对此韩媒体认为汉城(现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004年8月作出的判决表明强奸罪在夫妻之间事实上是可以成立的,该判决意义重大。大法院1970年的判决是在保持“正常婚姻生活”前提条件下做出的,因此该判决并不是否认“法律婚姻”在所有情形下成立强奸罪的可能性。

大法院判决要旨与日本“正常婚姻生活因事实上的离婚、分居而处于破裂情形下如果强制发生性行为的亦认定为强奸罪”的规定在实质上一脉相承的。

汉城(现名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的判决是在考虑到妻子要求离婚这种特殊情况下(该案件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并判决离婚)作出的,与大法院判例并无大的差别。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建设的通知

民政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办公厅

民办函〔2007〕257号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建设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配合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加强对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和统一培训标准,提高培训质量,同时有效利用民政行业现有教育培训资源,我部决定按照国家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选择部分适合开展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单位建立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选择原则
按照考培分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建立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
二、 选择范围
设有民政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学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民政科研机构;殡葬机构;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销售、维修服务机构等。
三、培训基地业务范围
培训基地可承担殡仪服务员、遗体接运工、遗体防腐师、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墓地管理员、假肢师、矫形器师及其他陆续颁布的民政行业特有职业的技能鉴定培训任务。
四、基本条件
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所培训职业(工种)及其等级相适应的培训场地和设备设施。
(三)拥有专职的培训管理人员和符合资质的专(兼)职培训教师。
(四)具有较完善的培训发展计划和健全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等规章制度。
  (五)具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并有充足的经费保证。
  五、工作程序
具备上述条件的单位填写《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情况表》(见附件),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单位汇总后报民政部,民政部将分批向社会公布。
六、工作要求
  (一)组织开展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是提高民政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要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择优选择培训基地,认真把好质量关,并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好本地区培训基地的布局和数量。
  (二)尚未建立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鉴定站建立工作计划,先行建立培训基地。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于2007年12月31日前将本辖区内的培训基地名单及其《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情况表》报送至民政部。

附件: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情况表

二○○七年十一月七日

联系人:章林
联系电话:010-58123368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民政部人事教育司
邮 编:100721


收件日期:
受理编号:
职业类别:







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培训基地情况表





填报单位: (加盖公章)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电子邮件:
联系人: 办公电话: ______________
移动电话: ______________
填报时间:






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印制

培训基地名称
详细通讯地址
培训职业及其等级
培训基地概况及开展培训情况介绍:包括开展此项职业培训时间、招生范围、已培训累计总人数、培训学员就业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培训场地建设情况;培训专业特色、优势等(根据内容可加页)。
法人证明 请粘贴培训机构相关法人资质证明及法人代表身份证的复印件
产 权 证 明 请粘贴办公、授课、培训等场地的产权证明复印件
培训基地人员配置
负责人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教育程度 职务 职 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主要工作经历
日常工作人员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教育程度 职务 职 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主要工作经历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教育程度 职务 职 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主要工作经历
(根据人数可加页)
拟开展 (职业名称)授课教师基本情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教育程度 职务 职 称
专/兼职 专职 □ 兼职 □ 移动电话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主要工作经历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教育程度 职务 职 称
专/兼职 专职 □ 兼职 □ 移动电话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主要工作经历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教育程度 职务 职 称
专/兼职 专职 □ 兼职 □ 移动电话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主要工作经历
(根据人数可加页)

其他附加说明 粘贴相关证明文件

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区、市)民政厅(局)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备注

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市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佳政发〔201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业经二○一二年四月九日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市政府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参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市政府及其组成人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的各项决策,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以发展为上,以民生为本,以务实为先,以律己为诫,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公开、公正、公平地处理工作事务,努力建设创新、务实、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  
  第三条 市政府各部门受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和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第二章 组成人员

  第四条 市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工作部门的各局(委、办)局长(主任)。  
  第五条 市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
  第六条 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工作任务,并可代表市政府进行外事活动。常务副市长协助市长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市长外出期间,受市长委托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 
  第七条 市政府秘书长在市长、常务副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全面负责市政府机关工作,协调市政府与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  
  第八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三章 重大决策

  第九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重要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第十条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草案及执行情况、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重要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政府规范性文件、有关政府投资建设和关系社会稳定及其他需要由市政府决策的重大重要事项,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和决定。  
  第十一条 市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一般应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政府顾问、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涉及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应事先征求意见。  
  第十二条 市政府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三条 对政府资产、资金的处置实行“一支笔”制度,按有关程序,由分管副市长审核把关后,由市长签批。  
  第十四条 凡以市政府名义签订合约、合同、协议等涉及法律方面的政府行为,涉及政府资产审批、出让及经营权处置问题,须经市政府法律顾问或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把关。
 
  第四章  依法行政

  第十五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六条 市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上级部门的政策要求,适时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并按规定程序拟定、制发、备案、公布。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要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十七条 市政府于每年年底确定下年度规范性文件的制订计划。具体计划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根据有关部门建议,经过调研论证后,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第十八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和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发布决定或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并经市政府批准后下发。  
  第十九条 提请市政府讨论的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或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工作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承办。  
  第二十条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五章 会议办理

  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制度。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  
  (一)会议由市政府组成人员参加,由市长召集和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和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二)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会议次数。
  (三)会议内容:传达贯彻上级领导机关及市委的重要工作部署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决议;通报、分析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总结和部署市政府工作;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提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实施意见。  
  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  
  (一)会议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组成。由市长召集和主持,也可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召集和主持。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组成单位、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常设列席会议人员,各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根据需要列席会议。  
  会议必须有常务会议成员半数以上到会方能举行。  
  (二)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减会议次数。
  (三)会议内容:传达贯彻上级领导机关及市委、市人大的决定、决议和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意见;讨论决定市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审议通过由市政府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政策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重大规划、计划等重要工作;讨论上级政府委托研究确定和向上级政府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讨论需要提请市委常委会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研究和审议的重要工作;研究审定重大资产资源重组经营、有偿出让、重大资产处置等事宜和城区土地出让等重大审批事项;研究下级政府和部门提报的重要工作和需常务会议讨论的其他问题。
  (四)议题提报程序及议题审定。
  1、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事项,由提出议题部门负责呈报汇报材料,经分管副市长审核并签批上会意见后,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对提报的议题进行综合汇总,经市政府秘书长和常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审定。提请讨论的议题属于政策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的,需先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核同意后上会。  
  2、由市政府办公室至少在会前一天发放会议通知和会议材料,供参加和列席会议的领导提前阅研。确定上会议题的列席单位由汇报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市政府办公室根据议题内容和协调情况审核确定。  
  3、提请讨论的议题涉及两条战线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原则上会前要由议题提请部门采取会签,分别征求意见,请主管副市长或正、副秘书长召开会议协商等方法进行充分协调,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并报请主管副市长审定后方可提交会议审议。提请讨论的议题会前虽经协调,但确实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又急需提交会议审议的,要在会议材料中注明分歧意见,并提出解决方案或倾向性意见,经市长同意后方可上会。除突发事件等紧急事项外,提请讨论的议题需事先协调而未协调的不予上会。  
  4、如主管副市长不能参加会议,原则上分管战线提请的议题不予上会。  第二十四条 市长办公会议  
  (一)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二)会议由市长或委托分管副市长主持。  
  (三)会议根据研究内容需要由主持人确定参会人员。
  (四)会议内容:传达省政府及其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研究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紧急事项;研究战线的专项工作;讨论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事项;不需提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但需市政府领导决定的事项。  
  第二十五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组织,会议通知、会场安排和纪要整理、校对印发、登记、存档等会务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  
  第二十六条 市政府领导和其他有关人员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和制度,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向市政府秘书长告知或请假。除参加省委、省政府、市委召开的重要会议外,部门参加(列席)会议人员必须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须向市政府秘书长请示同意后方可由其他了解相关议题内容的领导代替参加(列席)会议。  
  第二十七条 根据工作需要,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协调会议,并指定责任部门承办。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或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  
  (一)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由市长主持,市政府全体成员、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会务工作由市政府秘书长负责,市政府办公室承办。  
  (二)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战线会议。战线会议需经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同意后报市长审批,由主管副市长主持,参加会议人员根据需要确定。会务工作由战线分管副秘书长负责,战线主管部门承办。要求县(市)区长参加会议的,须由市长批准。  
  第二十九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市长、副市长主持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市长或副市长委托秘书长、副秘书长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协调会议,一般情况下不发会议纪要,确需发会议纪要的,由分管副市长签发;涉及两位以上副市长分管工作的,由常务副市长或市长签发。  
  对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秘书长协调会议研究的工作事项,各部门如有不同意见,要在会上或纪要发出前向主持召开会议的市政府领导提出,否则无论何人参会均视为本部门同意,纪要下发后必须按纪要内容严格执行。有关单位对会议决议和决策事项的落实情况要以书面形式及时向分管市长和市政府督办检查室反馈,市政府督办检查室要及时向常务副市长、市长反馈,对未落实和不及时反馈的单位,市监察局要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 市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要提高会议效率,提倡开短会、说短话。  
  第三十一条 上级领导机关及部门召开需要市政府领导参加的各类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协调落实参会领导,市政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上报。

  第六章 公文处理

  第三十二条 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市政府秘书长提出拟办意见,分送市政府相关领导审批。市政府领导不受理和审批非正常程序传递的文件,严格控制逆行文。  
  第三十三条 市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等重要文件,向市委、市人大呈报的公文,向省政府报送的公文及向省政府领导报送其批示(交办)事项办理结果的公文,由市长签署意见。 第三十四条 以市政府名义制发或转发的涉及某一战线或某一方面工作的文件,经主管副市长同意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审核,市政府秘书长把关,常务副市长签发;文件内容涉及两位副市长以上的,须由常务副市长审批签发;市政府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后报市政府秘书长把关,报常务副市长签发。公文处理要提高办理效率,严格制发时限。
  第三十五条 市政府办公室制发或转发的属于传达市政府决策事项或内容重要、涉及面广的文件,经主管副市长同意后,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审批签发;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上报或下发的常规性文件,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审批签发。  
  第三十六条 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及其各部门发给市政府的公文,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提出拟办意见,报市政府秘书长和常务副市长审阅,呈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阅批后,转有关部门办理。承办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情况报送市政府。 第三十七条 市政府领导审批公文时,对于告知性公文,如无不同意见,圈阅表示“已阅知”;对于请示性公文,必须按工作分工签署明确意见。对于需处理类的公文,各传阅部门及主管副市长要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三十八条 部门联合发文的,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对意见分歧,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的,主办部门要列出各方理由及依据,提出建议性意见报市政府,由主管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或由上述领导指派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各部门参与协调的人员意见即代表本部门意见。对协调的结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落实。  
  第三十九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按规定报送规范性文件计划,因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提出意见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四十条 除市政府领导在市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外,在会上已经印发或在报刊上已发表的讲话原则上不再发文。
  第四十一条 各类领导小组、指挥部、组委会等常设、非常设临时机构工作范围内的事项,需要发文时(政策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除外)一律自行行文,文件内容不得与市政府文件相抵触。
  第四十二条 市政府下发文件的印制由市政府办公室承担;部门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转发或印发的文件印制由部门自行承担。  
  第四十三条 市政府各部门和单位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不得擅自编辑出版各类《简报》、《情况》和《信息》等,未经审批报市政府领导的刊物市政府办公室不予转呈。经审批的刊物确需报市政府领导的,参照文件报送程序上报。  
  第四十四条 推行电子政务,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公文网上传递、审批,原则上当日文件当日处理完毕,提高公文审批效率。全市新建电子政务项目由市电子政务办统筹规划、统一审批,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四十五条 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制发的除涉密以外的文件,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按有关要求和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布;涉密文件实行专人管理,专室阅文,严禁随意传阅。  
  第四十六条 市政府印鉴须由市长、常务副市长或秘书长签字方可使用。  
  第四十七条 市政府办公室印鉴须经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签字方可使用。  
  第四十八条 市委、市政府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同时用印时,市委或市委办公室用印后方可使用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印鉴。

  第七章 政务公开

  第四十九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服务作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第五十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日常工作。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不断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和服务能力。市政府办公室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五十一条 市政府及其组成人员要采取多种形式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司法、审计、新闻部门舆论和社会舆情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十二条 市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重要政府信息,原则上两个月通报一次市政府有关工作及对重大事项、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处理情况,突发性事件处理情况及时发布。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须经市政府秘书长批准,涉及重要事项须报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批准。  
  第五十三条 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行政事项以及法律和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办事指南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四条 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市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市财政部门审核后的部门预算,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第八章 请示报告

  第五十五条 市政府成员对分管战线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  
  第五十六条 请示报告形式和程序  
  (一)请示报告形式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  
  (二)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原则上不得越级请示报告。一般情况各部门向分管市长请示报告。主送市政府的书面请示报告报市政府办公室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参照文件审批程序及时转报有关领导;口头报告直接请示分管市长或市政府秘书长。 (三)特别紧急的重大情况,可直接向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市长报告。  
  (四)重大事项和需要市委掌握的其他事项由市政府秘书长转报市委秘书长。  
  第五十七条 向市政府请示报告重大事项要简明扼要,事由清楚,并提出明确意见。接受基层口头请示报告,要做好记录,备档留查。对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责任,造成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第五十八条 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范围:(一)全市性计划、规划的制定和市级以上管理的物价项目、收费项目的出台和调整;(二)对企业处以万元以上罚款,对在建项目予以封停处罚,对大中型企业予以停产、停业和吊销营业执照处罚;(三)大中型企业重大合资、合作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含招商引资项目);(四)重大市政建设项目;(五)上报国家和省的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数据;(六)重大刑事案件、经济案件、治安案件、信访案件和涉外案件;(七)重大火灾事故、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建筑事故、中毒事故和重大灾情、汛情、疫情等;(八)公安、司法机关拘传和拘留政府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和相应级别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九)全市性活动方案;(十)省和国家召开的重要工作会议;(十一)省政府领导和国务院领导来我市检查工作或途经我市到其他市地检查工作;省和国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来我市中省直单位检查指导工作;国务院部委办局和省政府委办厅局副厅级以上领导来我市或途经我市探亲、走访、慰问等公务和私人活动;(十二)省和国家领导机关反馈的重要信息;(十三)报送上级新闻单位的重要报道和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的重要情况;(十四)以市政府名义出访和国外政府代表团、重要经济代表团和国内兄弟城市政府代表团来访及其他重要外事活动;(十五)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副市级以上离退休干部住院、辞世;(十六)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十九条 市政府依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佳木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迅速启动相应专项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力量开展应对处置工作。  
  第六十条 副市长出差(出访)或休养,应向市长报告,并将外出时间、前往地点和联系方式通报市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并报常务副市长掌握;市政府秘书长外出直接向市长和常务副市长报告;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差(出访)或休养,应向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副市长报告,并通报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出,应向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或秘书长报告,出国(境)应向市长报告并到市政府督办检查室登记。上述各级领导外出返回后,应及时向有关领导同志报告。各级领导要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分管工作的推进落实上,除重大公务活动及上级重要会议外,原则上不批准外出请假。经批准同意的公出活动,鼓励相关领导和人员乘坐我市现有航班出行。

  第九章 公务活动

  第六十一条 市政府领导成员要转变工作作风,下基层轻车简从,简化接待程序。要减少应酬和一般性活动,原则上不出席由县(市)区、部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庆典、剪彩及地方节日等活动。  
  第六十二条 需市长出席的各项会议、活动,由市政府秘书长协调安排,副市长出席的政务活动由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安排,按市长排序依次代表市政府出席各种接待及政务活动,副秘书长统一由秘书长安排各种接待及政务活动。需新闻报道的,由市政府办公室按规定通知新闻单位,新闻报道内容要经协助工作的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审定。  
  第六十三条 市政府或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和活动,需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参加的,由市政府秘书长负责沟通确定;以市政府副市长为主的政务活动,原则上不邀请市长和其他副市长参加,需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出席的政务活动,由市政府秘书长沟通协调。  
  第六十四条 市政府领导成员因公离境出访由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提出意见,按规定程序报批。领导出访每年要统筹安排,注重出访的实际效果,出访结束后要形成出访报告。  
  第六十五条 市政府领导成员会见来访的外宾,由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审核并提出意见,会见台湾政要及其他各界要人,由市台办审核并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办公室呈市政府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审核,报送有关市政府领导审定后安排会见。

  第十章 督办检查

  第六十六条 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做到操作方案专业化,工作思路项目化,工作任务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六十七条 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全市政务督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并由市政府督办检查室具体落实。  
  第六十八条 督办检查工作要依据《佳木斯市政府系统督办检查工作实施办法》严格执行。  
  第六十九条 督办检查的内容为对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市政府发布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市政府会议决定事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政府领导明确批示督办事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
  第七十条 督办检查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市政府各战线工作由主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秘书长要协助市长、副市长抓好工作落实。对情况复杂、落实难度较大的重要工作,跨部门或职能交叉的重要工作,分管领导难以协调解决的,应及时提交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长或有关会议协调解决。  
  第七十一条 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办公室协调督办。重点建议和提案由主管副市长审批后转承办单位办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在市人大专题会议、市政协常委会议上报告建议和提案办理情况。 
  第七十二条 市政府督办检查室负责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市政府决策部署情况进行通报,对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进行督促整改。市行政效能监察部门负责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市政府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促监察,与市政府督办检查室建立绩效管理工作统一联动的工作机制,对失职渎职和工作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等行为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市政府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则制定本部门的工作制度。县(市)区政府可参照本规则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或细则。 
  第七十四条 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佳政发〔2010〕12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