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对新时期下中国检察制度的内涵、特色、优越性及其如何完善的新思考/袁向民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13:12:59  浏览:99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新时期下中国检察制度的
内涵、特色、优越性及其如何完善的新思考

袁向民

[主 题 词]:检察制度 内涵 特色 优越性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特别是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政法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削弱甚至取消法律监督的言论和观点,有些人对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等问题提出质疑。它与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强化法律监督的呼声和党中央把强化法律监督作为司法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的精神形成强烈反差。检察机关自恢复重建以来,已在风雨中走过了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既是检察机关职能与制度日益完善的历程,也是检察机关为我党执政保驾护航的历史,更表明了在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检察制度作为专政工具之一已成为我国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正向国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我国设立法律监督机关是由国体、政体、国情及制度传统决定的,它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宪政制度下对国家权力监督制约,以保证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客观要求,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是科学、合理的,应朝着强化的方向予以改革完善,而不是削弱或取消。本文试从我国检察制度的内涵入手,对新时期下其特有的性质其及优越性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证明我国的检察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如何在新时期下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好检察权。
一、中国检察制度的内涵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检察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当政治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内在动力就会促动政治变革,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政治服务于经济,政治的好坏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制度的存在与需要,必定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存在,在经济基础的作用下,形成相应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考证我国检察制度的内涵,必须在我国社会制度的框架内去考量才能从中把握内涵和正确理解。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我国检察制度的根本特征,这是我国检察制度与其他类型社会制度下的检察制度的根本区别。
当前,我国的经济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其它经济成份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的有益补充。多种经济成份虽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并存,但在总量上并没有超过公有制经济,在此经济基础上建立和运作的上层建筑必然也是社会主义性质,它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特征、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部分。我国检察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我国现阶段处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来看,它不仅要在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国政治制度的框架内形成和完善,也必须在这个大前提下按照社会主义本质与要求去运作,形成自身特有的外部结构,通过检察权功能的外化,形成了自身的内涵与运作规律。既使在检察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其它类型检察制度的有益经验与做法,它也是我国检察制度满足社会主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句话,只要社会主义在中国存在,那么,我国的检察制度就会姓“社”不姓“资”。
(二)检察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工具
国家职能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对社会进行治理的功能,是由国家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活动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①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的具体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政体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检察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授权,是在我党领导下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的国家工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行使下列职权:
1、对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3、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对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以及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6、对于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实行监督。
因此,中国特色检察制度既有打击犯罪为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又具有对社会各类行为矫枉过正,保障宪法和法律完整统一实施和治权的功能。最重要的是用法律监督权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检察制度
建国初期,老一辈领导人根据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列宁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思想,在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检察工作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特别是御史制度的精华,吸收国外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了我国的检察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设置最高人民检察署作为国家的最高检察机关,“对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全国国民严格遵守法律,负最高的检察职责”。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逐步建立和健全。从我国检察院的设置、定位和职责看,我国的检察制度在宏观上把列宁关于法律监督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微观上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正如彭真同志讲的那样:“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坚持检察机关的职权是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我们的检察院组织法运用列宁的这一指导思想。”
我国检察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二是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司法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程序下进行,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律监督的内容一就是要司法者按照法律规定去做,不能任意创设。三是司法者行为出现损害公私利益时,检察机关应在法律规定积极回应,以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纠正司法者的错误行为;四是因其法律监督的性质,我国检察机关履行着批准和决定逮捕、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项职能。所以,我国检察制度既体现了世界各国检察制度的共性,又体现了中国的特殊性,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特征。
二、中国检察制度的特色
人民检察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我国的检察制度与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密切联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司法领域监督权的作用。人民检察院被确定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也是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我国检察机关与法律监督存在高度契合。检察机关通过对犯罪的控诉,实现对警察侦查权和法官审判权的双向监督,监督是检察机关与生俱有的固有属性。人民检察院还依法履行职务犯罪侦查职能,检察机关既然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监督国家公务员的职务活动。因此,由其承担职务犯罪侦查职能是名正言顺的,也是恰如其分的。
为保证法律在全国统一正确地实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实行上级领导下级的体制;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实行检察长统一领导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这些特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法制建设的实践,与西方国家在“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检察制度有着根本区别
(一)我国检察机关是具有独立的宪法地位。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权力统一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并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别行使部分国家权力。这些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在这种国家权力结构中,检察机关作为与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平行的国家机关,在宪政制度中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检察机关作为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专门行使检察权。
中国检察机关独立的宪法地位,决定了检察制度是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列宁在《论双重领导和法制》等论著中,对检察机关性质的论述为:“第一,社会主义法制应当是统一的;第二,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必须有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这就是检察机关,“检察长的唯一职权就是监视全共和国内对法制有绝对一致的了解,既不顾任何地方上的差别,也不受任何地方上的影响;检察长的责任就是要使任何地方当局的任何决定都不与法律相抵触。”“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为专职专责,不执行任何行政职能,受中央垂直领导,行使中央检察权。”“检察长的唯一职权和必须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监视整个共和国对法制有真正一致的了解,不管任何地方的差别,不受任何地方的影响。”②本着这样的指导原则,现行《宪法》第129条和第 13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对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进行专门监督。
检察机关是行使法律监督权的特定主体,任何其他社会主体都无权行使这一权力,其拥有的各项法律职能,具有明显的法律监督性质。
(三)检察机关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我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检察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党的领导是检察制度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检察机关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不仅体现了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也更有利于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力量,有利于党在领导检察机关时及时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
检察机关应坚决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自觉接受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要在工作中坚决正确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保证检察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防止检察业务工作出现偏差。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检察机关应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取得党在政策和策略上的支持,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落实到具体的检察工作实践中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行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和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为检察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三、中国检察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行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和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为检察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而不是单纯的公诉机关,担负着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职责,为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规定了检察机关一系列具体职能,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明确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独立于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强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检察活动,规定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为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提供了有力保障。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具有科学和先进的内在品质。
(一)本质上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也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是司法的主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民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司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和司法公正的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指导思想,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政治上的党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司法的人民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践证明,没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司法工作便难以顺利开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司法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才能保证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实施,把宪法和法律确定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三)公、检、法在工作机制上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与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区别是,按照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和要求配置各项司法权力,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行使侦查权,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司法行政事务和狱政管理工作。这种格局与西方国家实行的以审判为中心的格局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在我国司法体制中,分工负责是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前提,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是分工负责的保障。
(四)检察机关在系统内实行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体制。各级人民检察院实行检察长负责制和检察委员会集体领导制的检察院负责制。
检察系统实行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体制,这是宪法第132条第2款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0条作出的规定。其意义在于保证全国检察机关集中统一行使检察权,从而有效监督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
检察机关的这种上下级领导体制,是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也是建国以来检察体制几经变化后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作出的正确选择。实行上下级领导体制,是检察机关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组织保证。③
在检察机关内部,实行的是检察长负责和检察委员会集体领导相结合的检察院负责制。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都是检察机关的领导机构,检察长作为检察机关的首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检察委员会是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检察工作中其他重大问题。在检察委员会制度,将民主集中制引入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既有对检察长的权力限制防止任意扩大的作用,同时,又保证了检察长负责制的权威,赋予检察长有权本院重大问题提交本院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权力。既确保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也是民主集中制在检察机关的具体体现。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转发江苏省建设厅《省建设厅关于赴川监理企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监理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转发江苏省建设厅《省建设厅关于赴川监理企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监理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建市监函[2008]66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江苏省建设厅出台了《省建设厅关于赴川监理企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监理服务的若干意见》(苏建工[2008]243号),现转发给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附件:《省建设厅关于赴川监理企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监理服务的若干意见》(苏建工[2008]243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
(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代)
二○○八年九月一日

省建设厅关于赴川监理企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监理服务的若干意见
苏建工[2008]243号

各省辖市建设局(委),江阴、昆山、张家港、吴江、太仓、常熟市建设局,常州武进区建设局,省有关厅局:

  按照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建设厅迅速启动了对口支持四川绵竹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下一步即将进入具体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要求,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监理服务由支援方负责。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政治性强、投资量大、建设任务重,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整体效益,圆满完成绵竹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建设任务,现就赴川监理企业开展工程监理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程监理企业应当在省示范监理企业、省优秀监理企业和省工程项目管理试点企业中择优选择。被选中的监理企业要高度重视,把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作为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一项重大任务来完成,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解灾区之所难,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二、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监理企业。在招标文件中应当把选择省示范监理企业、省优秀监理企业和省项目管理试点企业作为报名条件,并在资格预审时严格把关,并且应优先考虑监理企业的资信程度、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监理工作可以由一家监理企业完成的,不得划分成若干标段分别委托不同的监理企业。

  三、积极选用市场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模式。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当在全省工程项目管理试点企业名单中选择,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被选中承担工程项目管理的,可直接承担该项目的工程监理服务,依法行使监理权利,承担监理责任。

  四、有关单位和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中的监理取费标准,凡低于国家监理取费标准投标的,一律按废标处理。考虑到工程地点远在四川,工作条件艰苦,需发生远征费用,监理服务取费原则上在基准价的基础上按浮动上限执行。

  五、监理企业应根据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和施工难度,在投标文件中提出人员配备合理、完全能满足监理工作要求的拟任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组成名单,并依据工程形象进度提出监理人员进退场计划。

  六、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从事过类似工程的总监工作。专业监理工程师要求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或省监理工程考试合格证书,从事过类似工程的专监工作。监理人员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

  七、工程中标、签订监理合同后,监理企业出具的任职文件人员名单应当与投标文件、合同约定一致,实际到岗的监理人员应当与任职文件中的人员名单一致,并严格执行投标文件中提出的监理人员进退场计划。援川总监理工程师不得再在后方担任项目总监,原则上只能担任一项委托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最多不超过三个项目总监。

  八、项目监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川单个项目监理工作未完成之前,不得提出变更申请。确因健康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的,由监理企业提出申请,经前方对口援建指挥部(组)批准后方可变更。变更后人员与变更前人员,岗位应该一致,资历、能力和水平相当。

  九、绵竹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视同为省内工程进行监理管理,监理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及时将项目信息录入《江苏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信息系统》。

  十、项目监理机构要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严格监理,切实做好“三控三管一协调”和履行监理安全责任工作,努力把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建成精品工程。

  十一、项目监理机构在工程现场必须使用《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现场用表(第四版)》,必须按照省建设厅的要求,佩戴统一的安全帽和胸牌。

  十二、监理企业要加强对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督管理,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组织内部检查和考核,确保项目监理机构切实履行职责。监理企业内部检查和考核必须有书面记录。

  十三、灾后恢复重建单个工程竣工后,前方各对口援建指挥部(组)应当对监理企业开展监理服务情况给予评价,形成评价意见,并将意见记入信用档案。

  十四、省建设厅对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开展创“省示范监理项目”活动。对评上省示范监理项目的项目监理机构,同时直接授予省优秀项目监理机构。该项目的一名总监理工程师同时授予省优秀总监理工程师,一名专业监理工程师同时授予省优秀监理工程师。监理企业要按照厅统一部署要求,积极申报,并根据考核标准,从工程建设之初就争创省示范监理项目。

  十五、对口支援的市、县(区)建设局(委)和省建设厅要组织力量,每年至少巡查一次,并及时印发巡查结果通报。对有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人员,要及时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查企业和人员优良和不良行为要记入信用档案,录入《江苏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信息系统》。

  以上意见,请遵照执行。



江苏省建设厅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深山区、库区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山区、库区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拟订


第一条 为确保我省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充分发挥深山区、库区专项扶贫资金(以下简称“两区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资金、项目管理及考评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两区资金是指省政府筹集的集中重点用于解决我省深山区、库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资金:即财政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其他扶贫资金。
第三条 两区资金全部用于省重点扶持的岳西、太湖、金寨等13个深山区、库区县(市、区),并以这些县(市、区)中的贫困乡、村、户作为资金投放、项目实施和受益的主要对象,不得自行扩大使用范围,改变资金使用方向。
第四条 两区资金的分配。以贫困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结合贫困程度、移民人数、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资金分配方案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下达。
第五条 两区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门管理。省和各有关县(市、区)设立“两区资金专户”,安排专人负责。资金拨付,省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一只笔审批,将两区资金直接拨付到县(市、区)资金专户;县(市、区)实行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根据不同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一次或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到位,也可先施工后拨款。各县(市、区)应为两区资金落实一定的配套资金。
第六条 两区资金重点用于:贫困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群众直接增加收入,能在一到两年内解决温饱的种养业项目;移民及山区小水电等项目。省对县(市、区)全部实行无偿拨付,先拨付80%,其余20%待项目
完成检查验收后拨付。县(市、区)对进村入户的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有经济收益的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可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既可以滚动扶持,也可以一次扶持。各县(市、区)实行有偿滚动使用的资金比例由各县(市、区)根据情况确定,但上限不得超过省分配两区资金总量
的60%。以工代赈资金不得有偿使用。有偿使用的入户资金不得收取占用费。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的资金,采取无偿方式。为便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同一项目以工代赈和财政发展资金的安排一般不要交叉。对于以实物形式扶持的,可由扶贫和财政部门,按各
村户所分配的各种实物量,集中统一(尽可能招标)采购,以节约资金。
第七条 两区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计划按省下达资金规模指标编报。编报程序:贫困户向村提出发展种养业等项目申请,由村委会商贫困户提出项目内容,经村审核、汇总,与村发展经济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项目,一并上报乡;乡根据各村上报的项目汇总平衡后报县(市、区),
县(市、区)由扶贫办牵头,组织计委、财政、交通、库区办等部门选取项目,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为简化环节,根据省委、省政府“资金到县、权力到县、责任到县、任务到县”的要求,财政发展资金100万元以下项目的审批,下放到县(市、区)。由县(市、区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报省扶贫办、财政厅备案,并抄送审计部门。以工代赈资金,鉴于国家计委有明确的政策,仍实行省级计划管理。以工代赈资金项目和100万元以上财政发展资金项目,由县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由扶贫办牵头,组织省计委、财政厅联合会审,共同下文批
复执行,抄送同级审计部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项目计划,如因客观原因确需调整项目的,必须报省扶贫办会同省计委、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 实行项目责任制,每个项目都要确定项目主管单位、承建单位、项目建设负责人,并签订有关合同,明确经济责任、质量责任和应达到的目标。对30万元以上和国家及本省规定应当实行招标的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标。对进村入户的资金和项目,要经村民民主评议,张榜公布
,接受村民监督,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第九条 各级扶贫、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跟踪问效,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认真审查预决算,防止和杜绝因工程预算、决算不严或工期过长而造成的扶贫资金的浪费。县级财政部门在年度终了要编报两区资金决算和使用情况报告,分别上报
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计委和省审计厅。审计部门按照省、县项目计划、调整计划及年终决算依法进行审计。对在审计中发现的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变资金使用方向,挤占挪用甚至贪污两区资金等违纪违法现象,要严厉查处。
第十条 根据分解任务进行年度考核。到2000年底,深山区、库区要有80%(30.6万人)以上的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其中,1999年解决17.2万人,2000年解决13.4万人。对各县(市、区)的考核按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和本办法拟定的考核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贫困户考核标准:(1)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30元(1998年现价);(2)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以上;(3)户均1亩以上有稳定收入的经济山场或经济园;(4)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5)住房有明显改善,消除危房;(6)人
畜饮水清洁。
县(市、区)考核标准:(1)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所有贫困户建档立卡,进行微机管理。(2)制定扶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脱贫任务分解到乡、村、户,并按项目组织实施。(3)两区资金全部用于两区贫困村,正常渠道分配的扶贫资金向两区贫困村倾斜;资金使用符
合规定,投向明确,来龙去脉清晰可查;工程性项目要有合同,有预决算,有实物成果;进村入户资金要张榜公布,有据可查;用于加工业的扶贫资金要明确能带动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4)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落实到户。(5)资金管理、项目申报严格
按本办法的要求执行。(6)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帮扶到户办法,如小额信贷、领导定点、单位包扶、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等。(7)围绕贫困户有1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要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8)采取自力更生和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在通路、通电
、通广播、通电话、农田水利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展,其中村通电到2000年底达到100%,村通公路、通电话达到90%以上。(9)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
第十二条 对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考核实行百分制,逐项考核(具体见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考评表);实行定期督查,县级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自查考评。在县(市、区)自查考评的基础上,省每年督查一次。考评实行分级负责,乡(镇)村考评由县(市、区)负责,县级考评由市
地负责,全面考评由省统一组织。
第十三条 对扶贫攻坚成效突出、措施得力、如期实现年度扶贫攻坚目标的县(市、区),经考评验收,省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并在此基础上对名列前五名的县(市、区)给予增加扶持资金的奖励。对扶贫政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
),予以通报批评,其主要负责同志要向省委、省政府说明原因,并责成限期完成任务。乡(镇)、村的考评办法由各县(市、区)自行制定,并上报省扶贫办。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本办法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考评表。

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考评表
县(市、区): 年 月 日 考评得分:
-------------------------------------------
| 项目 | 考 评 内 容 | 考评办法和依据 |
|----|-----------------------|------------|
| 任务 |1 |年度解决贫困人口,完成温饱任务比例 |根据贫困监测和贫困户抽查|
|----|--|--------------------|------------|
| |2 |年人均纯收入730元 |抽查到户测算 |
| |--|--------------------|------------|
| |3 |贫困户住房改善,消除危房 |到户调查 |
| |--|--------------------|------------|
| |4 |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以上 |以贫困户调查测算 |
| |--|--------------------|------------|
|实现目标|5 |户均一亩经济山场或经济园 |以贫困户调查测算 |
| |--|--------------------|------------|
| |6 |户均一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 |以贫困户调查为准 |
| |--|--------------------|------------|
| |7 |贫困村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话进度 |以贫困村抽查为准 |
| |--|--------------------|------------|
| |8 |自然村人畜饮用清洁水 |以贫困村、户抽查为准 |
|----|--|--------------------|------------|
| |9 |县、乡、村是否建立健全扶贫档案 |以查阅档案和实地抽查为准|
| |--|--------------------|------------|
| |10|是否制订年度温饱计划,并分解到乡、村、户|以贫困村、户抽查为准 |
|主要措施|--|--------------------|------------|
|落实情况|11|培训期数、人数 |以文件计划、农户调查为准|
| |--|--------------------|------------|
| |12|帮带单位、人数、户数 |以查阅档案和实地抽查为准|
| |--|--------------------|------------|
| |13|扶贫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户 |以贫困户调查为准 |
|----|--|--------------------|------------|

| |14|两区资金进村入户比例 |以批文和入户调查测算 |
| |--|--------------------|------------|
| |15|重点贫困村投入比例(主战场) |以批文和村户调查测算 |
| |--|--------------------|------------|
| | | | |
| |16|资金入户率及贫困户使用资金比例 |以批文和贫困户调查测算 |
| | | | |
| |--|--------------------|------------|
| | |用于种养业、基础设施、移民搬迁占专项资金| |
|扶贫资金|17| |以查阅实施项目为准 |
|使用情况| |的比例 | |
| |--|--------------------|------------|
| |18|两区资金有偿使用比例 |以查阅文件抽查农户测算 |
| |--|--------------------|------------|
| |19|项目申报、资金拨付是否按程序进行 |以批文和乡村户调查测算 |
| |--|--------------------|------------|
| | |有无超范围使用、擅自改项或挤占挪用扶贫资| |
| |20| |以抽查批建项目为准 |
| | |金情况 | |
| |--|--------------------|------------|
| |21|资金到位率 |以批建项目抽查测算 |
|----|--|--------------------|------------|
| |22|县乡领导是否定点扶贫到村 |查阅文件和到村调查 |
|领导责任|--|--------------------|------------|
| |23|县、乡、村层层是否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状|查阅文件、档案资料 |
-------------------------------------------

-------------------------------------------
评 分 标 准 |分数| 备 注 |
------------------------------|--|--------|
完成任务得满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分 |15| |
------------------------------|--|--------|
以抽查户按比例计分 |5 | |
------------------------------|--|--------|
按年度任务比例计分 |4 | |
------------------------------|--|--------|
达到得满分,达不到减半扣分 |4 | |
------------------------------|--|--------|
达到得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 |4 | |
------------------------------|--|--------|
贫困户培训2次以上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4 | |
------------------------------|--|--------|
根据原有状况和进度计分 |4 | |
------------------------------|--|--------|
达到得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 |4 | |
------------------------------|--|--------|
建立健全档案得满分,未健全的酌情扣分 |4 | |
------------------------------|--|--------|
制订计划,分解任务得满分少一项扣一分 |4 | |
------------------------------|--|--------|
技术培训到户得满分,未到户酌情扣分 |4 | |
------------------------------|--|--------|
帮扶到村到户得满分,未结对帮扶到户的减半扣分 |4 | |
------------------------------|--|--------|
优惠政策落实的得满分,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4 |贫困户税费减免 |
------------------------------|--|--------|
全部进村入户得满分,达不到的酌情扣分,低于70%不计分 |4 | |
------------------------------|--|--------|
达到70%以上得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低于50%不计分 |3 | |
------------------------------|--|--------|

资金到户率达到50%以上并全部用于贫困户得满分,达不到或只部| | |
|3 | |
分用于贫困户的酌情扣分,低于30%不计分 | | |
------------------------------|--|--------|
| | |
比例达到80%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 |4 | |
| | |
------------------------------|--|--------|
有偿低于60%满分,高于60%没分 |2 | |
------------------------------|--|--------|
严格按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得满分,存在问题扣分 |3 | |
------------------------------|--|--------|
| | |
按批建项目实施得满分,擅自改项扣2分,挤占、挪用加罚10分 |3 |情节严重从严处理|
| | |
------------------------------|--|--------|
及时足额到位得满分,未及时到位按比例扣分 |4 | |
------------------------------|--|--------|
领导定点到村,每年调研不少于4次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5 | |
------------------------------|--|--------|
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5 | |
-------------------------------------------
制表单位:省扶贫办



1999年6月22日